民之所向,從英國脫歐反思台灣民粹現象|大和有話說

Brexit-Carbon-Legislation-Utilitywise-Opinion

2016年6月23日,英國舉行脫離歐盟的公投,脫歐派以52:48險勝留歐派。公投結果公布後,全球股市市值在一天內蒸發65兆,是近年最大的單日跌幅。僅管短期衝擊已漸漸平穩,但長期來看,英國的實體經濟還是備受衝擊。

英國為什麼想脫歐?

二戰之後,歐洲各國領袖、人民擔心戰爭重演,以經濟合作的方式合組聯盟,經演變後成為今日的歐盟。其中,英國也在1975年的公投中加入歐洲共同體市場。時至今日,人民對於戰爭的擔憂已不再,開始去思考入歐所能帶來的實質效益,大致上,這波脫歐浪潮的起源可分為四點:

第一、反移民

英國每年有超過15萬個移民、難民從歐盟湧入,影響當地就業機會與工資下跌。此外,大量的移民也壓縮每人所享有的公共福利,影響社會和諧。

第二、反法令

歐盟所制定的法律凌駕在英國法律之上,但這些法律並非來自英國本土民意。比方說,在歐盟的管制下,太彎的香蕉、小黃瓜不能銷售到市場上。根據Open Europe統計,歐盟讓成員國負擔最重的前100項管制,讓英國每年需多出467億歐元的成本。

第三、反爛帳

如果把歐盟比喻成一個班級的話,那麼英國絕對是班上的頂尖資優生。德、法、義、西、英都是歐盟的前五大經濟體,但驚人的是,英國近三年來的平均成長率卻是另外四國平均的兩倍。近年來,許多英國人已經歐盟視為沈重的經濟負擔,從過去歐豬五國到希臘的債務危機,英國始終扮演能者多勞的角色,卻看不到任何好處。

第四、反菁英

在公投前,國際貨幣基金(IMF)、世界貿易組織(WTO)、國際領袖、經濟學者、跨國企業皆一面倒地警告英國不要脫歐,但許多選民發覺這幾年聽專家的話,生活也沒有過得比較好。況且,這些人是現有體制的受益者,說的話難免被打折扣。

另一方面,「留歐派」在堅持什麼?

歐盟是英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佔總貿易額44%。此外,英國48%的外來投資亦來自歐盟。若脫歐後,英國的商業議價能力勢必減弱,影響實體經濟甚巨。因此,留歐派認為雖然移民、爛帳等問題存在,但只要英國繼續留歐,就有機會透過集體力量,一起解決經濟、投資、消費者保護、全球暖化、環境等跨國問題。

一旦英國脫歐,首當其衝的就是要重新與歐盟談定多達八萬多頁的各種貿易、法規協定。此外,歐盟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協議也不會自動適用於英國。也就是說,英國尚需與美國等其他國家重新簽訂協議。如此曠日費時的談判程序,也增加了英國經濟未來的不確定性。

這場拉鋸戰中,脫歐派何以勝出?

心理學中,有個詞叫「意義建構」(sensemaking),是指人們在面臨複雜、不確定的狀況時,會在所處環境中萃取特定線索,並依自己所持的信念、習慣、常規去解釋線索。

根據統計,在英國倫敦地區支持留歐的比例近六成,但到了英國鄉村地帶,則以脫歐較佔上風。因為,當地人民大多為藍領工人,他們認為在過去入歐的日子裡,生活也沒有過得比較好,反倒是外來移民漸漸搶走他們的工作。另一方面,老年人踴躍的投票也是這次脫歐派險勝的另一個原因。在65歲以上的人口中,每五位就有三位選擇脫歐,他們以民族認同感為出發點,主張奪回英國主權,重返昔日大英帝國榮耀。

當人民進行意義建構(sensemaking),產生了對事物的看法後,脫歐派的政治家也開始針對脫歐的好處來「建構框架」(framing),以尋求人民認同。相較於前述的意義建構是一種民眾自我知覺的過程,「建構框架」則是一種政治家的策略手段,為其政策創造一個與其利益有關的特定意義。

比方說,脫歐派指出英國每年向歐盟繳出82億元的英鎊入會費,人民的生活並不會改善,不如每年拿出3.5億英鎊作為全民健保的費用來回饋人民。在民眾有感及脫歐派的逐步引導之下,人民漸漸放大了入歐的種種不便,忽略了全球化所帶來的隱形利益。搞笑的是,就在英國脫歐成功不久,脫歐派的政治人物隨即跳出來說明健保政策是個誤會。

從英國脫歐反思台灣現況

雖說民主政治以民意為依歸,但我認為像英國脫歐這種複雜性過高的政治議題,其實不該由公投來決定,而應交給更具專業性的議會審判。脫歐的影響層面過廣,公投促使人民依自身的角度出發,但對國家長期發展未必是好事。此外,民意也容易受到特定政治家的構框(framing)而演化成民粹主義。

反思台灣,我覺得英國脫歐議題,其實與台海兩岸關係有幾分相似。我們皆為海島國家,我們也談民主、在乎國家主權,卻也同樣面臨開放與封閉之間的兩難。

從加入WTO到近年來的兩岸密切交流,可確信的是,「開放」的確帶來利益,卻也帶來衝擊。因此,有些民眾開始反「開放」,並將其視為政府失能的主因。但是,開放真的那麼糟嗎?台灣當年不也是靠著國際貿易出口而經濟起飛的嗎? 在一次次的社會抗爭中,有多少人經過仔細思考後才對事情發出評論。當年太陽花學運時,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服貿的意義及對整體的影響呢?

民意來自於人民所處的環境背景,並無對錯。但是,當我們接收訊息時,也請記得,避免成為某些媒體、政治家建構框架、政治角力的棋子。當下看似對的決定,長期而言,也許正引導我們走向萬劫不復的深坑。

參考資料

  1. BBC中文網,2016,脫歐派贏得英國歐盟公投的八大原因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uk/2016/06/160624_8_reasons_brexit_won,搜尋日期:2016年8月18日。
  2. Fiss, P. C., & Hirsch, P. M. 2005, The discourse of globalization: Framing and sensemaking of an emerging concept.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70(1), 29-52.
  3. TheNewsLens關鍵評論,2016,英國脫歐「關我什麼事」?讓我說個充滿愛與勇氣的故事給你聽http://www.thenewslens.com/article/42955,搜尋日期:2016年8月18日。
  4. 中央社,2016,英國脫歐公投 Q&A一次看懂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602210254-1.aspx,搜尋日期:2016年8月18日。
  5. 田習如、林俊劭、李欣宜,2016,英國脫歐完全解讀 世界不再是平的,台北,台灣:商業週刊
  6. 李文,2016,為什麼英國有這麼多人要脫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613-opinion-LiWen-UK-EU/,搜尋日期:2016年8月18日。
  7. 洪世章、曾詠青,2014,師出有名:如何做好政策行銷,業與管理論壇,16(2):26-42。
  8. 香港01,2016,【深度專題】全方位解讀英國脫歐公投,看懂他們離留之間的掙扎http://goo.gl/DXl1rh,搜尋日期:2016年8月18日。
  9. 楊少強,2016,脫歐成功 都因為「受夠菁英了」,台北,台灣:商業週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