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監管來了!直播平台的下一步是?|大和有話說

SXSWInteractive-1

2014-2016年,是台灣直播產業的高速發展期,從2014年新台幣5億的市場規模,暴增到2017年的120億元以上。若加入中國市場,當前兩岸更是有近200個直播平台、50萬個直播主、超過兩億的觀眾數。多家研究機構甚至認為,兩岸的市場規模將會在2020年超過新台幣3,000億。

然而,雖然直播行業看似一片榮景。不過事實上,業者普遍過得很辛苦。

 

為什麼我這麼說?

以營運面而言,直播業者的頻寬成本,以及對主播的簽約成本實在過高,導致多數業者還是處於貼錢換用戶的階段。以2015年中國遊戲直播先驅虎牙直播的財報數字來看,Q4的營收不過1.3億人民幣,然而頻寬的支出就超過1.6億!

從融資面的角度來看,雖然創投資金在2014年後大舉進入,但卻已在2016年Q3觸頂。更慘的是,平台持續獲投的能力是偏弱的。2017年以來,創投資金八成集中於種子、天使輪、Pre-A輪、A輪等早期階段,B輪、C輪的表現普遍不佳。

在賺不到錢、又籌不到錢的窘境下,平台業者很難去顧慮直播品質,只能放任低俗、色情、暴力等直播內容,以搶攻市場佔有率為目標。自然的,這也造成了一些奇怪的亂象:像是爐石戰記的實況主播熊大,直播飆車導致嚴重車禍;虎牙直播出現了集體鬥毆;鬥魚TV甚至出現「直播造人」的色情事件。

對於平台而言,這些低俗、色情、暴力的內容雖然能在短時間內吸引用戶關注,但卻也會引發「劣幣驅逐良幣」現象,趕走想看正常內容的人。這些現象相當不利於平台的長期發展,甚至會帶來後續的法律風險。

中國在直播領域的發展,走得比台灣早的多,過去一年已開始進行嚴加管束,設立了《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專法來規範,使得行業內出現了大幅度的盤整,諸如花椒、映客、69秀、陌陌、在直播、六間房、酷我秀場等知名平台皆有被查處。

至於台灣,直到近期美女直播才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網路直播還算是三不管地帶,就只能先靠業者自律來維持行業生態了。

 

那麼,該怎麼做呢?

本週「大和有話說」有幸受邀至台北電腦公會的直播平台自律機制座談會,現場我針對了業者的自律方式,提出了以下三點看法。

一、制定同業公約

以中國的發展經驗來看,同業自律公約不失為一個好方法。2016年4月,百度、新浪、搜狐、愛奇藝、樂視、優酷、酷我秀場、映客、花椒等二十幾家直播業者,共同發佈了《北京網路直播行業自律公約》,比較重要的承諾包括:

  1. 現有主播必須完成實名認證
  2. 不得為18歲以下主播提供註冊管道
  3. 一旦主播涉黃、涉毒、涉暴,各平台一律聯合封鎖
  4. 直播影片的保存不少於15天,以供備查
  5. 各平台增加內容審核人員,實施24小時監管

 

二、發展主播分級制度

一些早期的直播平台,在營運模式上多推行「全民直播」,允許使用者在未經身份確認和內容審核的情況下,就進行影片直播。這讓一些直播主非常容易地以色情、暴力等形式,來吸引大量的粉絲與流量。

在我看來,若是直播平台能依直播主過去的聲譽來進行分級,只有形象好、經驗值高的主播才能在特定的尖峰時段播出,便能有效地降低那些亂象發生。例如,中國知名的直播平台映客便規定,在平台的使用高峰期間(PM18:00~24:00),四級以下的用戶不得進行直播。

 

三、調整主播收入模式

現行的直播主多以粉絲所贈送的「虛擬寶物」變現獲利。以兩岸目前的抽成比率來看,每一筆收益,平台約拿50%,公會10%,直播主則是拿30-40%。在競爭白熱化的中國市場,有些直播主的收益分成更是可達70%。

這種獎金的分成制度,雖然可以吸引知名主播入駐平台,進而吸引更多用戶上來,但也會驅使一些直播主不惜代價吸引粉絲。因此,或許平台可以降低分成制度的比重,從基本月薪給付、時薪給付著手,對於表現好的主播,甚至可以分配更多的業配、品牌合作機會,讓獲利來源不再僅從獎金的抽成出發。

此外,平台也能仿效明星以合夥人身份進入影視公司的方式,推出「主播合夥人」制度,讓平台與主播建立起新型態的關係。例如,中國遊戲直播平台全民TV,就將表現優秀的主播升級為股東,透過股權激勵制度,與平台一起共生、共存、共榮。

 

最後,說個題外話…

以上為我針對平台自律的看法,希望除了從法律監管外,也能從平台業者的商業模式來著手。最後,講個題外話。在研究這些業者的自律議題時,我也漸漸發覺到網路安全監測、影片自動審核技術的發展潛力,相信這是直播行業目前所存在的市場空缺,也相當值得創業者關注。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