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我放棄了第一次出書的機會|大和有話說

2018的最後一週,給了自己一個假期,來到了柬埔寨放空。想想今年做了什麼,也順道規劃著明年又該完成些什麼。

幾個月前,我收到了一家出版社的出書邀請,希望我就自己的人生、工作經驗,針對年輕人出版一本相關書籍,而出版社也將為我安排後續的簽書會及行銷推廣等活動。

我聽著出版社編輯的盛情邀約,心裡滿是欣喜,因為這代表《大和有話說》這個blog,在過去兩年半的堅持下,開始被出版社看到。除了激動,更是說不出的感動。

只不過,在經過了幾週的思考後,我還是忍痛放棄了這次的出書邀約。

回歸初衷

《大和有話說》其實是我念碩班時的一個計畫,希望透過持續寫作,來提升自己對各個產業的見解,好讓自己具備進創投工作的資格。

我一直相信,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當你持續深耕在一件事情上,夢想才有越來越近的可能。幸運地,持續寫作的策略奏效。2017年的夏天,我如願進了台灣最大的VC。

創投是一個得一直逼自己學習的行業,我們每年與成千百位創業家交流,大量地接觸最新的技術與想法。要是自己腦袋沒跟上時代,可能就會與那些獨角獸新創擦身而過,而錯失最佳的投資時機。

因此,進了VC後,我更是無法停止在《大和有話說》的寫作,甚至得花更多的時間來閱讀、整理、歸納不同的產業新知,好讓自己緊跟上趨勢。

在我看來,若是答應了此次的出書邀約,勢必就得花更多時間在寫書的庶務上,進而壓縮了我原本應去研究產業的時間。

因此,在幾經思考後,我想也許在28歲的年紀,更應把時間花在累積硬功夫上,而不是習武未成,就急於粉墨登場,最後花拳繡腿成不了大事。

互聯網的槓桿原理

很多人曾問我,放棄出書不會後悔嗎?其實,一點也不會。因為我知道,《大和有話說》從2016年8月成立至今,在「圓轉不斷」下,已經發生了太多我不曾想過的驚喜。而我相信,未來也會持續發生。

就像是,我從沒想過我的文章會被《經理人雜誌》、《創業小聚》、《科技報橘》、《商周.com》《行銷人》、《Money錢》、《MBAtics》等知名媒體轉載,也沒想過一個年輕小夥子可以接受《商業周刊》、《Career雜誌》的採訪,更不用說那些想都沒想過的演講邀約。

這些都是互聯網給我們這代年輕人最好的禮物。只要你持續在網路上發表創作、發揮影響力,就有機會透過網路去撐起一個更大的槓桿,帶你看見更高的風景。

我稱之為「互聯網的槓桿原理」。在互聯網世界裡,只要你建立好一個支點(可能是Blog或YouTube 頻道),並且持續深耕,這個槓桿系統就會隨著時間不斷變長。日積月累下,你就可以像阿基米德一樣,用最少的力氣,來撐起巨大的市場機會。

2019年,深蹲。

從四年前開始,每當新的一年來臨時,我總會給自己兩個字,作為下一年的標語。2015那年是「決心」,2016年是「願景」,2017年為「轉念」,2018年則是「勇敢」。而到了2019年,我想給自己「深蹲」這兩個字。

年紀越大,越覺自己渺小。翻開一八年的筆記本,走訪了杭州、首爾、上海、香港、柬埔寨等地。其實每到一個國家,與當地的人交流後,回來的想法都差不多:「這世界真的有太多太多人比自己還努力地活著」。

既然這樣,那就「深蹲」吧!只希望在三十而立前的最後兩年,自己能夠蹲好馬步、下好苦功,並且延續著2018給自己的勇氣,持續為對的事情發聲。我相信,只要圓轉不斷,好事就會持續發生。


28歲,我放棄了第一次出書的機會|大和有話說” 有 2 則迴響

  1. 好文章!!!

    感謝分享

    —————–

    相較於主流媒體

    這篇文章很少人讀!

    很棒!

    那代表我們都不是凡夫俗子!

    (讀過的人一起自High吧!)

  2. 如果是結集,是否出書都分別不大,網上讀有超鏈可能更好。如果不但是結集還是個整體,似乎需要好多好多時間。先期待著。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