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月初的傍晚,天氣漸漸轉涼,我剛跟一家東南亞新創公司開完線上會議。離開公司前,我打開了 Email、Facebook 及 LinkedIn,一則一則回覆網友的提問,因為從十月底公司的 MA 招募說明會以來,已經有八位同學私訊我了。
「創投MA偏好什麼背景、特質的人才?」
「該怎麼做才能在面試中脫穎而出?」
「您當初爲什麼想加入創投這個行業?」
「工作壓力大嗎?工時會不會很長?」
「貴司基金主要看的產業別跟投資階段?」
「公司內部是如何分組的呀?」
「投案、管案的時間比重?」
「當初您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涯發展?」
「可不可以分享一下創投一天的生活?」
我盯著螢幕上的訊息,突然想起五年前的自己。
當時的我還在念碩班,身邊沒有任何做創投的朋友。為了多理解這個神秘的產業,從博客來上買了一堆跟創投有關的書,想盡各種辦法請朋友、朋友的朋友介紹認識前輩,那些Google、百度上各種跟「創投」、「VC」、「風險投資」有關的關鍵字也都搜遍了。
我完全能理解面試前的那些焦慮,所以即便事情再多,我還是希望能盡力為他們回答跟創投有關的疑問。
「為什麼學長當初選擇創投這個行業?」
「對我來說,創投最有魅力的地方,莫過於它是一個每天都在強迫自己成長的行業。世界上的技術每天都在演進,每個角落都有創新。我們得持續保持市場敏銳度,探索這些技術的原理及商業模式,不然一不小心就可能跟下一個獨角獸擦肩而過。」
「那這份工作的挑戰是什麼?」
「因爲接觸的領域廣且深,你可能會常常在探索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即便投資了,那些公司也通常不會就此一帆風順,你必須與他們一起思考解方,讓大船能夠繼續朝正確的方向前進。」
「如果能重來,學長當時還會想做創投嗎?」
「絕對會啊,這份工作實在太有趣了!雖然那些大大小小的波動,常讓我不時陷入低潮,不過回頭看,那些挫折都是珍貴的學費,我很慶幸自己在職涯早期就碰上那些挑戰。如果你熱愛學習新事物、喜歡與人交流,也享受找出問題、提出解法的過程,那麽你一定會非常喜歡這份工作。」
把所有訊息回覆完後,我看了下手機,時間已不早了。我收拾起包包,腳步輕快地離開辦公室。
踏上公車,看著玻璃窗前走過的人們,以及鏡中反射的自己。入行四年多,雖然離青春越來越遠,但一種幸褔感突然油然而生,因爲鏡子裡的自己,就是當初盡全力追求的樣子。雖然還不夠好,但我知道會越來越好。
.
2021,bye。
從2015年開始,每當新的一年來臨時,我總會給自己兩個字,作為下一年的標語。
2015那年是「決心」,2016年是「願景」,2017年「轉念」,2018年「勇敢」,2019年「深蹲」,2020年「面對」,2021年則是「創造」。
回顧2021年,比較不一樣的地方應該是增加對東南亞市場的評估,還有學習印尼文了吧。越來越多的投資戶朝東南亞市場發展,自己也想跟上他們的腳步前進。
印尼文是以馬來文作為文法基礎,再加上爪哇語、阿拉伯語、福建語、荷蘭文與英文等各種單字,演化成今天的印尼語。
有趣的是,許多研究普遍認可,印尼人的祖先源自台灣,所以印尼人與台灣原住民在文字用詞上也有很多相似之處,例如mata(眼睛)、ayam(雞)、lima(五)。
也因爲南洋群島的華人很多來自福建,所以印尼文也有點臺語的影子。例如,印尼語的蛋糕叫「kue」,唸起來像「ㄍㄨㄟ、」,聽起來很像臺式糕餅「粿」的臺語發音。又像是印尼語的茶叫做「teh」,麵叫作「mie」,發音都跟臺語一模ㄧ樣。
另ㄧ個2021年養成的新習慣是用英文、印尼文寫日記,然後每週再請AmazingTalker上的英國籍老師、印尼籍老師陪我討論日記的內容並修改用詞。這樣的回饋機制到目前為止 run 得還不錯,至少已維持了一百多天。
今年也看了一些很不錯的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2021年讀的25本書|大和有話說」,也歡迎推薦你的書單給我,我會很感激的。
當然今年也是有未達標的地方,像是ㄧ年跑500K的目標,最後只達成了50%。ㄧ年寫20篇的部落格,最後也只寫了13篇,達成率只有65%。
.
2022,Day 1。
展望2022年,我想給自己「Day 1」兩個字。
幾個月前,有位網友在我部落格上的某篇產業分析文章上留言。
「看完這篇文章只感受到作者滿滿的偏見, 建議不懂的區塊不用勉强去寫,以免貽笑大方。」
其實,我非常謝謝這位網友的留言,提醒我看的角度還不夠全面,以後需要多從反方出發。至於「不懂的區塊不要勉強去寫」這件事,其實這個部落格 Day 1成立的初衷,正是因爲發現自己懂得不多,所以才告訴自己越不熟悉的領域,更應該要多去觸碰,再透過部落格將研究成果記錄下來。
所以到了2022年,即便寫的文章還不夠好,自己還是會像「Day 1」ㄧ樣保持好奇心,繼續探索未知領域。
很喜歡一句話 “The core of mans’ spirit comes from new experiences.”,新的靈魂來自新的經歷,剩下幾小時就要跨年了,我已迫不及待養成2022的自己。
我非常喜歡大和的文章,即使不懂,也會疾力去搞懂。我也很喜歡大和,因為正直、愛心及熱忱。也許有人會批判他某部份議題不懂,但卻不知道他不僅僅是部落客,也許是這個產業的關鍵審核者。或許,有不同的聲音,更會讓大和有飢餓感,充實的成長速度會更加快。經驗是要拿來分享才有意義,拿來當盛氣凌人的工具,就表示這個人不會再成長。勿忘第一天,我也要放在心裡時時刻刻警惕!你的人生要點綴留下什麼都是自己的選擇,感謝大和!
讚讚
謝謝學長對創投的分享,除此之外,文章內容非常深入,且能夠持續面對、精進自己,長時間逼迫自己持續學習並產出,非常不容易,最近在書上看到,能夠認清自己並做到自律的人,終能闖出一片天。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