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客戶嫌得要命,卻還是一直買單?|大和有話說
時間回到2010年,當時有兩家調研機構,針對全球ERP系統大廠SAP的客戶做了調查。它們想知道這些客戶使用SAP系統的評價如何,可是調查結果卻意外地出現了一個矛盾的現象。結果顯示,即便多數的客戶對SAP系統不甚滿意,仍有近九成的客戶願意持續付費。乍聽之下,似乎不大直覺,可是癥結點會在哪呢? … More 為什麼客戶嫌得要命,卻還是一直買單?|大和有話說
時間回到2010年,當時有兩家調研機構,針對全球ERP系統大廠SAP的客戶做了調查。它們想知道這些客戶使用SAP系統的評價如何,可是調查結果卻意外地出現了一個矛盾的現象。結果顯示,即便多數的客戶對SAP系統不甚滿意,仍有近九成的客戶願意持續付費。乍聽之下,似乎不大直覺,可是癥結點會在哪呢? … More 為什麼客戶嫌得要命,卻還是一直買單?|大和有話說
根據人類行為學家的研究,多數人在面對新事物時,容易感到不安以及排斥。尤其在不確定「新的」會比「舊的」好多少的情況下,人類更會傾向維持原狀。這種現象又稱為恐新症(Neophobia),也許正是你過去不容易推廣新產品的原因。 … More 新創公司推廣「新產品」的4個錦囊妙計|大和有話說
對成立不久、資源缺乏的新創公司而言,好不容易找到Product/Market Fit,最擔心的莫過於行業老大也跳下來競爭。此時,若新創公司善用「反向定位」(Counter-Positioning)的力量,就有機會延遲、甚至凍結市場在位者採取行動的時間。 … More 面對行業巨頭,新創公司如何反制取勝?|大和有話說
若你是正在開發B端應用的創業者,或許可以花些時間去研究Salesforce AppExchange上的國際競爭同業,甚至將你的產品上架到AppExchange。除了有機會觸及更多海外用戶,也可以創造更多海外投資的曝光機會。 … More CRM霸主走向平台經濟,Salesforce如何打造全球企業應用生態系?|大和有話說
集合出行服務、美食外送、行動支付為一身的印尼Super App獨角獸Gojek,近期宣布與印尼電商獨角獸Tokopedia共組GoTo集團,雙方雖未公佈交易細節,但若以Gojek在F輪募資時的估值(約美金105億元)以及Tokopedia於H輪的估值(約美金75億元)作為基準,雙方合併後估值將達美金180億元,堪稱印尼史上最大的商業交易案。 … More 印尼史上最大合併案!為何Gojek選擇與Tokopedia共組GoTo集團?|大和有話說
Unity Software從提供引擎工具的Create Solutions出發,再到協助客戶變現的Operation Solution。一路走來,皆以服務遊戲開發商的B2B模式為主。Epic Games則是從B2C的自製遊戲起家,走向B2B的遊戲引擎市場,最後再拓展到B2B2C的遊戲商城。就我的感覺,這樣的發展路徑是情非得已的。 … More 遊戲引擎霸主爭奪戰:Unity與Epic Games誰與爭鋒?|大和有話說
成立於2012年,首年營收就達新台幣3千萬元,到了2017年營收更是超過台幣37億元,六年成長超過100倍。公司成立4年6個月後,隨即掛牌上櫃(股票代號:8477),是台灣電商界當今最快IPO的公司。現在,它是台灣的前五大電商,也是台灣限時宅配團購領域中最大的公司,它正是「創業家兄弟」。 … More 【書摘】電商黑馬創業家兄弟:「成功,就是要快速砍掉重練」|大和有話說
阿里巴巴創立於1999年,2014年在紐約證交所上市。從電商起家的阿里巴巴,旗下子公司已橫跨多個領域,包含阿里巴巴、淘寶網、天貓、一淘網、阿里雲、螞蟻金服(支付寶、餘額寶)、菜鳥物流、聚划算、阿里媽媽、阿里軟件、阿里影業、高德地圖、優酷土豆、中國雅虎、阿里健康、高鑫零售(大潤發、歐尚)、盒馬鮮生…等。 … More 【書摘】馬雲:未來已來|大和有話說
1998-2004年,是騰訊從0到1的創業歷程,描述著騰訊在不斷地迭代試錯中,逐漸找到了商業利基,最後獲得風險投資的挹注,直至公開上市的血淚史。以下,我將試著把這段故事,分成五個標誌性的事件來談,分別是踩對浪頭、用戶驅動的創新、風險投資支持、找到變現模式、公開上市等。 … More 【書摘】騰訊傳 1998-2016:中國互聯網公司進化論|大和有話說
最近看完了破壞式創新大師Clayton Christensen的新書《創新的用途理論》(Competing Against Luck)。書中提到,全球有84%的高階經理人認為,創新對於企業的成長極其重要,但卻有94%的受訪者不滿意他們目前的創新績效。 … More 從一杯奶昔的故事,搞懂「創新的用途理論」|大和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