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wing growth and widening losses: Why I’m still bullish on Ninja Van’s future|Dahe Talk (中文在後)

Founded in 2014, Ninja Van is one of leading logistics companies focusing on last-mile delivery across Southeast Asia including Singapore, Malaysia, Vietnam, Indonesia, Philippines, and Thailand. … More Slowing growth and widening losses: Why I’m still bullish on Ninja Van’s future|Dahe Talk (中文在後)

為什麼客戶嫌得要命,卻還是一直買單?|大和有話說

時間回到2010年,當時有兩家調研機構,針對全球ERP系統大廠SAP的客戶做了調查。它們想知道這些客戶使用SAP系統的評價如何,可是調查結果卻意外地出現了一個矛盾的現象。結果顯示,即便多數的客戶對SAP系統不甚滿意,仍有近九成的客戶願意持續付費。乍聽之下,似乎不大直覺,可是癥結點會在哪呢? … More 為什麼客戶嫌得要命,卻還是一直買單?|大和有話說

創投如何控管風險、提升報酬率?|大和有話說

在創投這幾年,遇過不少創業者開玩笑地說:「你們不是『風險投資』嗎?怎麼好像都不敢『承擔風險』?」。

其實,就我看來,風險投資並非熱愛風險,而是在風險中控制風險。更重要的是,風險投資不承擔不合理的風險,只選擇「風險」與「報酬」能匹配的投資標的。 … More 創投如何控管風險、提升報酬率?|大和有話說

早期新創如何做好「股權分配」?|大和有話說

身為一個投資人,我認為一個好的新創團隊必須滿足三個條件:一是團隊的核心成員是否具備行業的knowhow及資源,第二是團隊成員的配置是否互補,第三則是合理的股權結構。只不過,怎樣的股權分配叫做「合理」呢?我想也許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一是從創投(Venture Capital;VC)的立場出發,二則是以創辦人本身的視角來看。 … More 早期新創如何做好「股權分配」?|大和有話說

2022最終章:100集之後|大和有話說

這裡的起點是2016年8月,當時我是個一心想進創投業的學生,知道以當時的能力,難以擠進那道窄門,於是開始寫起部落格,希望能透過寫作訓練自己的思維,成為一個兼具觀點與視野的創投人。成立部落格的一年後,流量漸增,其中幾篇文章開始被經理人、創業小聚、商周、科技報橘等媒體轉發,而我也如願進入了創投公司工作。然而,由於2018年後工作逐漸忙碌加上紀律不夠,我常無故停刊好幾個月,因此直到2022年的尾巴才寫到了第100篇。 … More 2022最終章:100集之後|大和有話說

揭開VC的神秘面紗!新創必追的7部創投影集|大和有話說

對於許多創業者而言,創投(Venture Capital;VC)這個行業相對封閉,行事也較為神秘,一般人難以瞭解其背後的運作模式及思考邏輯。這次我精選了7部我自己很喜歡的創投影集,希望能讓你們透過影片的方式一窺創投的日常。 … More 揭開VC的神秘面紗!新創必追的7部創投影集|大和有話說

面對行業巨頭,新創公司如何反制取勝?|大和有話說

對成立不久、資源缺乏的新創公司而言,好不容易找到Product/Market Fit,最擔心的莫過於行業老大也跳下來競爭。此時,若新創公司善用「反向定位」(Counter-Positioning)的力量,就有機會延遲、甚至凍結市場在位者採取行動的時間。 … More 面對行業巨頭,新創公司如何反制取勝?|大和有話說

【新創募資】為何「優先清算權」與「股權比例」同等重要?|大和有話說

新創公司向VC募資時,除了談估值多少、投資金額外,在特別股條款中的「優先清算權(Liquidation preferences)」也舉足輕重,它決定了公司在清算後剩餘資產的分配問題。 … More 【新創募資】為何「優先清算權」與「股權比例」同等重要?|大和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