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客戶嫌得要命,卻還是一直買單?|大和有話說
時間回到2010年,當時有兩家調研機構,針對全球ERP系統大廠SAP的客戶做了調查。它們想知道這些客戶使用SAP系統的評價如何,可是調查結果卻意外地出現了一個矛盾的現象。結果顯示,即便多數的客戶對SAP系統不甚滿意,仍有近九成的客戶願意持續付費。乍聽之下,似乎不大直覺,可是癥結點會在哪呢? … More 為什麼客戶嫌得要命,卻還是一直買單?|大和有話說
時間回到2010年,當時有兩家調研機構,針對全球ERP系統大廠SAP的客戶做了調查。它們想知道這些客戶使用SAP系統的評價如何,可是調查結果卻意外地出現了一個矛盾的現象。結果顯示,即便多數的客戶對SAP系統不甚滿意,仍有近九成的客戶願意持續付費。乍聽之下,似乎不大直覺,可是癥結點會在哪呢? … More 為什麼客戶嫌得要命,卻還是一直買單?|大和有話說
在創投這幾年,遇過不少創業者開玩笑地說:「你們不是『風險投資』嗎?怎麼好像都不敢『承擔風險』?」。
其實,就我看來,風險投資並非熱愛風險,而是在風險中控制風險。更重要的是,風險投資不承擔不合理的風險,只選擇「風險」與「報酬」能匹配的投資標的。 … More 創投如何控管風險、提升報酬率?|大和有話說
身為一個投資人,我認為一個好的新創團隊必須滿足三個條件:一是團隊的核心成員是否具備行業的knowhow及資源,第二是團隊成員的配置是否互補,第三則是合理的股權結構。只不過,怎樣的股權分配叫做「合理」呢?我想也許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一是從創投(Venture Capital;VC)的立場出發,二則是以創辦人本身的視角來看。 … More 早期新創如何做好「股權分配」?|大和有話說
對於許多創業者而言,創投(Venture Capital;VC)這個行業相對封閉,行事也較為神秘,一般人難以瞭解其背後的運作模式及思考邏輯。這次我精選了7部我自己很喜歡的創投影集,希望能讓你們透過影片的方式一窺創投的日常。 … More 揭開VC的神秘面紗!新創必追的7部創投影集|大和有話說
幾年前,我看了一個團隊,公司約莫10人初頭,但小小的團隊卻滿是執行長、技術長、營運長、財務長、策略長等CXO等級主管。這些人才的薪資並不低,使得公司一開始的Burn rate就居高不下,後來產品還沒打磨出來,這家公司就面臨了現金流短缺的窘境。 … More 新創公司的人才策略:「什麼階段」該招募「什麼樣的人」?|大和有話說
時間拉回到1911年,當時正有兩支來自挪威與英國探險隊,各自朝著南極點,展開來回長達1,400哩的長征,爭相成為全球第一支抵達南極點的探險隊。
這兩支探險隊分別由經驗老道的挪威極地探險家阿蒙森及英國極地探險家史考特所領軍。最後,阿蒙森取得了這場勝利,而史考特雖然在34天後也抵達了極點,但卻在回程中耗盡物資及體力,最後命葬雪中。 … More 從南極探險隊的故事,打造十倍勝公司|大和有話說
對成立不久、資源缺乏的新創公司而言,好不容易找到Product/Market Fit,最擔心的莫過於行業老大也跳下來競爭。此時,若新創公司善用「反向定位」(Counter-Positioning)的力量,就有機會延遲、甚至凍結市場在位者採取行動的時間。 … More 面對行業巨頭,新創公司如何反制取勝?|大和有話說
時時警惕那些「第一秒就想到的觀點」以及「輕而易舉就推出的結論」。就像愛因斯坦所說,常識只不過是人到十八歲為止所累積的各種偏見,也許我們都太習慣用直覺來判斷眼前的事物。 … More 2020最終章:大學生都會的事,你有什麼價值?|大和有話說
新創成長的過程中,對外募資往往許多創業者的必經之路。在歷經一番折騰,好不容易找到了親朋好友、天使投資人,甚至是創投等資金挹注,卻也就此涉入了複雜的股權結構難題。 … More VC如何看新創公司的股權結構|大和有話說
一般來說,新創公司(Startup)的生命週期,不外乎經歷以下階段:從僅有一個想法的種子輪(Seed round)開始,而後有了「天使」(Angel)來投資。在過一段時間後,創投(Venture Capital;VC)、私募股權基金(Private Equity;PE)接連進場協助公司成長。 … More 【新創融資】種子輪、天使輪、A輪、B輪、C輪,你都弄懂了嗎|大和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