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過得好嗎?謝謝你們還在。
2020年,這裏只寫了三篇文章,可說是一片荒蕪。2021年不知不覺也過了10天了,趁著今天外頭放晴,工作告一段落,趕緊來紀錄一下去年的狀態。
2020年真的發生了好多事情,新冠肺炎打亂了許多計畫與節奏,雖然新的挑戰不斷接踵而至,但卻也是我經驗值提升最快的一年。在這邊,想跟各位分享2020年最震撼我的一則故事。
.
大學生都會的事,你有什麼價值?
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爆發,許多新創公司首當其衝。顧客跑了不打緊,還紛紛要求退款,不少新創的現金流出現了問題。
我負責管理的幾家新創也遇到了同樣的狀況,現金流非常緊張,最慘的只剩下三個月可以存活。
由於大環境的不確定性,原先的潛在客戶紛紛推遲訂單,導致營收大幅萎縮;既有客戶則因為自身難保而拖欠帳款,使得公司的應收帳款天期不斷拉長;更慘的是公司在手現金不夠,只好一再對供應商拖欠帳款,逐漸喪失了供應商的信任。
於是,我走進了基金總經理的辦公室。
「我看了公司提供的最新財報,我們投資的這間公司目前狀況非常危急。在現金不足、burn rate又如此高的情況下,只剩不到三個月可以活,我們必須立刻要求公司裁員。」
基金總經理停頓了半餉,抬頭看著我。
「你這個決策,跟大學生有什麼不一樣?」
我瞬間語塞。
「光看財報就請公司裁員,這些大學商學院學生都會,那你有什麼價值?」
「還是把員工都裁了,留幾個創辦人就好,這樣burn rate降下來了,公司也不會倒,但這是你要的結果嗎?」
「現在公司大舉裁員,業績只會越做越小。裁員對公司來說,真的是正確的決定嗎?」
「我們創投做投資,追求的不單單只是新創的『存活』,而是『成長』。」
「投資早期新創,在還沒倒閉、出場前,這些動盪都是必經的過程,還沒到終點都還有機會翻盤。」
「你更該去思考的是,如何提供資源、整合資源,幫助他們度過這次的難關。」
那一天,是我生命中重要的一刻,似乎點醒了我一直以來忽略的盲點。
做任何分析與決策時,我們得時時警惕那些「第一秒就想到的觀點」以及「輕而易舉就推出的結論」。如同愛因斯坦所說,常識只不過是人到十八歲為止所累積的各種偏見,也許我們都太習慣用直覺來判斷眼前的事物。
我們得想得更遠,思考可能會發生的各種情境。如果可以,最好拿出蒙地卡羅的決策樹去沙盤推演各種潛在事件的發生機率,針對各種情境提出最適合的行動策略。
.
2021,創造。
從六年前開始,每當新的一年來臨時,我總會給自己兩個字,作為下一年的標語。2015那年是「決心」,2016年是「願景」,2017年是「轉念」,2018年為「勇敢」,2019年是「深蹲」,2020年則是「面對」。到了2021年,我想給自己「創造」兩個字。
「去改變、去感受、去飛翔、去闖蕩,你在付出的同時將獲得一切」— 安徒生
2021年,期待讀更多書,期待與更多人交流,期待重新回歸規律的寫作生活。期待減去身上的贅肉,登更多的山,走更遠的路,當然也期待快點買到PS5,來好好的打一場2K21。更重要的是,期待「創造價值」,最好跟韓劇《我的新創時代》裡的韓志平一樣厲害(一樣帥) XD
2021,我來了。
我們總是在衝擊之下才會成長最快
讚讚
年青人能做大部分我能做的事,所以我乾脆退下來了。我在台北,有空見面聊聊近況。
https://ckxpress.com/2021-01-01/
讚讚
2021年我給這個網站的兩個字:「多產」
哈哈,希望來年多出點文章,不要放棄這裡,其實很多人在等你出文的!
讚讚
謝謝蕭大!
讚讚
真的喜歡這種可以一語驚醒夢中人的老闆!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