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半馬破百、初馬3小時33分:半年訓練全記錄!|大和有話說

三十二公里處,天空仍飄著微微細雨。身體已徘徊在前進與停下的邊緣,路上也出現越來越多身體不適、抽筋的跑者。

「Hey,大魔王!」

「我撐到現在,就是要親眼看看,你有多不簡單。」

「你聽著,我一定會打敗你。」

儘管心率逐漸攀高,步伐越來越沈重,但我很清楚,從現在開始才是全馬賽事最精彩的地方。一場與自己的對話,關於與意志力的拼搏。

「你可以的。」

「你可以的。」

「你可以的。」

我不斷對自己打氣,也為路上的跑者打氣。

三十五公里處,身體還有一絲力氣。在吃完最後一包果膠、一顆鹽糖後,我想是時候做最後7公里的加速了。

「我是誰,你是否常常這樣問自己」

「我是誰,總是活在別人的期望裡」

「我是誰,是誰又擅自幫你定義了」

最後一公里,耳機傳來的是「我是誰我是誰我是誰」這首歌。其實,在過去六個月的訓練裡,我慢慢覺得或許跑步時的自己,才似乎是真正的我。

把配速拉到平時短間歇訓練的速度,向左轉進臺北田徑場。最後兩百公尺,盡可能地邁開最大的步伐,不允許自己留下一絲絲力氣。

「3:33:58」

這是幾個月前的我,想都不敢想的成績。

.

找對教練

今年六月時,因為看了 The DoDo Men 的全馬挑戰影片,也決定給自己一個挑戰自我的機會。

大抵上,我是喜歡跑步的。平時跑個3~5K還行,但從沒有跑長距離的經驗。

今年六月下旬時,曾試著自己跑一次12公里,當時除了跑到側腹痛外,到後段雙腳也很不舒服。七月初時,我又嘗試跑看看18公里,結果中途抽了兩次筋,膝蓋更是不堪負荷。

我的左膝曾在兩三年前,因爲打籃球而有了髕骨軟骨軟化的症狀,起立蹲下、上下樓梯都會疼痛。我明白如果只靠自己硬練,很有可能對膝蓋造成更大的傷害。因此,我決定找一個專業的教練,協助調整我的跑姿,於是七月時報名了洪偉翔教練的跑班。現在看來,是再正確不過的決定。

對我來說,膝蓋一直是顆不定時炸彈,多虧了教練不斷的提點、持續訓練其他部位的肌群,加上個人化的訓練菜單,讓我膝蓋的傷,漸漸不再成為跑步的阻礙。同時,也因為跑班同學平常的互相鼓勵、經驗分享,讓跑步這項運動不再孤單。

.

備戰半馬

我在今年6月17日買了Apple Watch量測生理數據後,正式進入訓練週期。隨著七月加入跑班,月跑量也逐步增加。從六月的33公里,增加到七月的119公里、八月的177公里。在跑班的訓練裡,也開始接觸了「輕鬆跑」、「節奏跑」、「短距離間歇跑」等訓練方式,讓練習變得更有趣。

由於九月初膝蓋有點不適,教練便馬上調降了我課表的強度,讓九月份跑量掉回154公里。不過,九月中旬到日本福岡玩的時候,還是抽出時間完成了12K、14K的練習。

十月份開始,為了備戰11月份的渣打初半馬,長距離訓練次數漸漸增加,課表也加入了「長距離間歇跑」的項目。這時,跑量堆積到205公里。

還記得11/12渣打半馬的前一天,我打包好隔天的行李後,十點多就上床睡覺,但翻到半夜兩點多就是睡不著,心臟跳得很快,還一直流手汗,處在一個極度亢奮的階段。即便到了清晨三點半,鬧鐘響了,我還是沒能好好入眠。

清晨四點,帶著疲憊又亢奮的身體來到總統府。那天早上雨下個不停,也因為是第一次參加路跑賽事,沒想到光廁所就要排快半小時、中間還跑錯置物車,因此最後只能從末段的起跑區出發,打亂了原先計畫的配速節奏。

起跑七公里過後,人潮總算沒那麼擁擠了,我將配速慢慢加至每公里4’30”~4’40”區間,並在十九公里處進行最後衝刺。然而,我太高估自己身體的能力,二十公里處就爆掉了。側腹開始痛起,上氣不接下氣。更慘的是,我很想吐。

當時看著手錶的數據,破百(在100分鐘內完賽)還有望,一點也不想停下來,但無奈速度不斷滑落,身邊的跑者也一個一個超車。眼看終點的拱門就在不遠處,但怎麼跑也跑不到。

好在這時耳機裡傳來了這首歌,讓我又重拾力量。

「天空沒有極限,我的未來無邊,破繭的我會飛向更蔚藍的明天」

「前方路若遙遠,回頭看看從前,看看鏡子裡的你帶著曾經的我,已走了多遠」

謝謝鄧紫棋的這首歌,讓我最後一百公尺得以氣力放盡、不留遺憾地以「1:39:51」完賽。

.

備戰全馬

渣打半馬後,緊接著就是35天後的臺北馬拉松,因此教練也開始幫我安排長距離的訓練課表。

比完半馬後,我到曼谷玩了五天。雖然十一月當地氣溫還是偏高,我仍硬著頭皮吃下教練給的28K課表。還記得那天跑完已接近半殘,只能一跛一拐地走回飯店,還坐在路邊休息了好幾次。

回台灣後的下一週,教練再開了ㄧ個32K的長距離課表給我。剛好11/25有一場新北市城市盃的21K夜跑,想說以賽代訓,完賽後再接著跑11K來完成32K的課表。

可能是前半馬配速過快,這次的長距離訓練還是一樣難熬,跑完雙腳接近癱瘓、還一直發抖,一度懷疑自己根本就還沒有能力完成全馬。

不過,當我回到活動主舞台領取物資時,卻意外發現自己拿下了男子半馬30~39歲分組第二,以1:35:26完賽。雖然只是個小比賽,報名人數不多,但在我最挫折的時刻,拿到了第一座與「跑步」有關的獎盃,還是為我帶來莫大鼓舞。

隨著十一月密集的長距離訓練,月跑量也來到了206公里。

進入十二月賽季,教練開始將課表減量,讓身體好好恢復,以減輕賽前的疲勞。由於這階段的重點不在於提升跑量,而是增加訓練質量,因此課表大多以短距離間歇、長距離間歇、輕鬆跑、節奏跑為主。

臺北馬賽前三天,我也開始進行「肝醣超補」,大量補充碳水化合物,目的在於讓比賽中擁有更多的糖原儲存,有助於延長運動耐力,推遲撞牆期的到來。

比賽當天,我被大會安排在較後面的起跑區(D區),只因為八月報名時,我在「預估完賽時間」欄位勾選了4到4個半小時完賽。

全馬組在早上6點30分正式開跑,而我在6點33分才通過起跑線。

這次全馬的策略很簡單,為了應付後半程的大魔王,前面20公里絕對要穩,不能有太多的疲累感。

我以每公里均速5’10”的速度,在10公里處追上了4小時完賽的配速列車,並在25公里後將配速拉到5’00”。直到32公里處,追上了3小時45分的配速列車,最後以大會時間3:37:08、個人時間3:33:58完賽。

.

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

在訓練的這段日子,我漸漸理解為什麼很多人都說「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

有些人在起跑後衝得太快,10k就氣喘吁吁,累到跑不下去;有些人一開始則跑得比較慢,但卻能以穩定一致的步頻抵達終點。

有些人訓練了好幾年、跑過無數次的全馬,參賽是爲了拼下個人的PB(Personal Best);有些人則跟我一樣,剛踏進跑圈不久,只是個馬拉松小白,連能否完賽都自我懷疑。

我才發現,不論是馬拉松,還是我們的人生裡,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時區,沒有人落後,也沒有人領先。在我們的時區裡,一切都有著最好的安排。

.

最後,給新手跑者的七個小提醒

  1. 跑長距離訓練前,要記得貼胸貼。我曾因為長時間與衣服摩擦,讓乳頭磨到破皮。不少跑友甚至還有磨到流血的經驗,不可不慎。
  2. 換新跑鞋後,前幾次運動別跑得太遠、太激烈。我曾在換新鞋後,馬上就進行長間歇訓練,後來腳背破皮流血,最後休養了好幾天才好。
  3. 定期修剪腳趾甲。我曾因爲趾甲沒剪,搞到腳指頭又是瘀青、又是流血,回家後才發現襪子都是紅的。
  4. 跑長距離訓練前,最好在身體與衣褲易於摩擦的地方塗抹凡士林。我曾多次在訓練後、洗澡時才發現該邊被磨到破皮,碰到水時痛不欲生。
  5. 跑步前後,都要記得做操、收操。你必須很愛護自己的身體,才能跑得長長久久。
  6. 冬天跑步時可以戴上帽子、袖套保暖。像我一樣比較容易流汗的跑者,也可以試試壓力褲,除了可以穩定肌肉,身體的汗也不至於流入鞋襪,造成起水泡的風險。
  7. 跑步是一門科學化的運動,找到對的教練,調整你的跑姿,可以讓你跑得更有效率、也更健康。

最後,這六個月的訓練裡,我在維持既有的飲食習慣下,體重掉了8公斤,也算是這旅程的意外之財吧。謝謝教練、謝謝跑班同學、也要謝謝一直支持我跑步的人。

當然,更要謝謝一直堅持下去的自己,如同Podcasts節目《跑步不要聽》的Slogan:

「跑步不難,難的是穿上跑鞋離開家門的那一刻。」

「你不需要很厲害才能開始,你要開始才能變得厲害。」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