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公司的人才策略:「什麼階段」該招募「什麼樣的人」?|大和有話說

幾年前,我看了一個團隊,公司約莫10人初頭,但小小的團隊卻滿是執行長、技術長、營運長、財務長、策略長等CXO等級主管。這些人才的薪資並不低,使得公司一開始的Burn rate就居高不下,後來產品還沒打磨出來,這家公司就面臨了現金流短缺的窘境。

新創公司招人最怕一次做到位。若招聘的過早,除了會拉低人效外,也可能造成現金流的問題;然而,若招聘的太晚,又可能錯失市場先機、被同業彎道超車。因此,掌握招聘的節奏,在「對的時間」找到「對的人」便是格外重要。

中國人力資源專家湯君健、王剛在其著作《中小企業識人用人一本通》中,就針對新創公司的「人才特性」、「人才用途」等二維度,提出了一個人才招聘的策略矩陣。

他們將人才特性分成「創新型人才」及「維持型人才」兩類,人才用途也分成了解決「當下碰上的瓶頸」或是「未來將面對的問題」。在這個矩陣下,新創公司的人才便分成了四大類別,分別是「特種兵」、「禁衛軍」、「子弟兵」以及「參謀」,整個招募策略的層次感就出來了。

1.特種兵

如果你正在進行開創性事業,且正面臨一些無法解決的發展瓶頸,那麼特種兵人才便是首選。特種兵人才未必是行業內的高階主管,但他們肯定是該領域的行家。他們在行業內具備多年實戰經驗,知道哪裡有坑、哪裡有捷徑可走,可以幫助新創突破發展的天花板。

特種兵人才很難在短時間自行培養出來,因此對行業變化快速的新創公司來說,實在沒必要重新培養一個,應該盡可能地節省時間,將特種兵人才直接招聘進來。

.

2. 禁衛軍

當特種兵人才突破業務瓶頸後,接著就靠禁衛軍人才立即跟進,鞏固並擴大特種兵帶來的戰果。禁衛軍人才指的是維持營運、解決當下問題的人,他們通常是既有團隊的骨幹,適合進行業務運營及複製的工作。

.

3.子弟兵

子弟兵人才指的是用來維持營運、解決未來問題的人才。一般來說,大公司的資源充沛,用人看重「可塑性」,所以可以慢慢培養子弟兵。即便新人短期無法貢獻業績,也沒那麼著急。

然而,早期新創公司(特別是A輪以前)是有生存壓力的,因此焦點應放在解決當下問題上,沒必要超前部署太多,等公司為未來步上軌道(例如B輪、C輪以後),再來培養子弟兵也不遲。

.

4.參謀

參謀型人才指的是用來開創新局、解決未來問題的人才。這類型人才通常薪資很高,新創可以先跟他們維持好關係,或是聘請他們作為顧問,等未來的機會窗口到了,再找他們進來公司也不遲。

.

招募時掌握「階段性原則」,切勿一次做到位

調研機構CB Insight曾做過統計,「資金用罄」(29%)及「人才未匹配」(23%)是新創公司失敗的前三大原因,僅次於「沒有市場」(42%)。進一步來看,其實「資金用罄」跟「人才未匹配」有著不小的關聯。一般來說,人事費用是新創公司最大筆的支出,可能佔到整體費用的六七成,而這些都與員工的數量、質量有關。

新創公司先天上資源有限,其實很難直接套用成熟企業的用人標準。有些新創公司剛募完資、業績稍有起色,就開始比照大公司的配置,大張旗鼓引進人才。然而,一次招太多的人、招到不對的人,對新創都是一次次的磨損。希望透過《中小企業識人用人一本通》中的新創人才矩陣,能帶給你一些在招募上的層次感及啟發。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