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又要過去了,從去年第一次分享《2021年讀的25本書》後,得到不少朋友的回饋,也推薦了許多好書給我,因此今年當然也要持續這個傳統,以下是我在2022年讀完的30本書。
- 誰搬走了我的乳酪?(Spencer Johnson,2011)
- 羽衣(吉本芭娜娜,2006)
- 昨天的孩子(瑪莎,2022)
- 7大市場力量:商業策略的基礎(Hamilton Helmer,2022)
- 十倍勝,絕不單靠運氣:如何在不確定、動盪不安環境中,依舊表現卓越?(Jim Collins,2020)
- 為什麼A+巨人也會倒下:企業從卓越走向衰敗的五個階段,以及如何谷底翻身、反敗為勝(Jim Collins,2011)
- 新創成長的關鍵:解開台灣新創企業從0到10億元的祕密(顏漏有,2022)
- 獨角獸創業勝經:大數據分析200+家新創帝國,從創造、轉折、募資到衝破市場,揭開成功的真正關鍵(Ali Tamaseb,2021)
- 獨角獸投資王:中國私募股權頂尖的投資人(胡舒婷,2022)
- The Founder’s Dilemmas: Anticipating and Avoiding the Pitfalls That Can Sink a Startup (Noam Wasserman,2013)
- 增長的邏輯:以「結構」決定的商業核心戰略(王賽,2022)
- 生態系競爭策略:重新定義價值結構,在轉型中辨識正確的賽局,掌握策略工具,贏得先機(Ron Adner,2022)
- 東方之盾:地緣政治與科技產業的前沿(黃欽勇,2021)
- 加密貨幣之王:從矽谷到華爾街,虛擬貨幣如何顛覆金融秩序(Jeff John Roberts,2022)
- 區塊鏈完全攻略指南:區塊鏈是什麼?會如何改變我們的工作和生活?(David L. Shrier,2021)
- 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經營本質(張明輝,2019)
- 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產業本質(張明輝,2020)
- 圖解產業分析(2版)(朱延智,2019)
- 財務報表分析(五版)(謝劍平,2020)
- 用併購讓經營更卓越:就算爬窗也要聽的熱門課(杜英宗、顏和正,2015)
- 企業併購的第一堂課:國內外企業併購實務作法及改善建議(張國蓮、施禔盈,2016)
- 大器可以晚成:當世界沉迷年少得志,耐心是你成功的本事(Rich Karlgaard,2019)
- 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劉潤,2022)
- 無限賽局:翻轉思維框架,突破勝負盲點,贏得你想要的未來(Simon Sinek,2020)
- 我是GaryVee:網路大神的極致社群操作聖經(Gary Vaynerchuk,2018)
- 如何改變一個人:華頓商學院教你消除抗拒心理,從心擁抱改變(Jonah Berger,2021)
- 一生懸命:稻盛和夫(北康利,2019)
- 品牌X新創:周品均的創新態度與思維(周品均,2018)
- Love for Imperfect Things: How to Accept Yourself in a World Striving for Perfection(Haemin Sunim,2019)
- 當呼吸化為空氣:一位天才神經外科醫師最後的生命洞察(Paul Kalanithi,2021)
.
1. 商業管理類
回顧2022的書單,仍然有一半以上是商管書籍。今年我曾試著擴展自己在其他領域的書單,但每次逛書店還是不自覺買了一堆商管書。一直以來,我對於一個企業或產業的演化過程深感興趣,時常好奇是哪些關鍵轉折讓一家新創公司一躍成為行業領先者,又或是什麼原因讓那些主宰行業多年的行業巨頭跌入神壇。而關於這些問題的解答,我總是能在管理大師Jim Collins的著作中找到不少答案。
自2021年讀了Jim Collins的《從A到A+》、《飛輪效應》深受啟發後,2022年便接著讀他的另外兩本經典名著:《十倍勝,絕不單靠運氣》、《為什麼A+巨人也會倒下》。Jim Collins在進行這些議題的分析時,一貫使用其拿手的「對照分析法」,也就是除了研究那些表現卓越的「實驗組」,也會同時去研究那些表現平庸、甚至是經營失敗的「對照組」。如此一來,便能有效避免誤入「倖存者偏誤」的盲區。對我來說,看Jim Collins的書就像是看柯南解謎一樣,總是用最科學的方法找到那些關鍵的本質。
Jim Collins的書大多研究的是海外企業,若回來談台灣的新創環境,今年AAMA台北搖籃計劃的顏漏有校長也推出了《新創成長的關鍵:解開台灣新創企業從0到10億元的祕密》,裡頭探討了綠藤生機、鮮乳坊、Appier、Dcard、Hahow、iCHEF、iKala、Kdan、Pinkoi、Vpon等10家台灣知名新創的成長歷程,相信這本書也能帶給許多創業者、經營者不少指引。
除此之外,今年還有幾本讀完愛不釋手的商管書,像是王賽博士的《增長的邏輯:以「結構」決定的商業核心戰略》、Hamilton Helmer的《7大市場力量:商業策略的基礎》,很推薦大家去書店翻一翻。
最後,當全球前三大交易所的FTX倒閉、Binance也傳出財務疑雲後,一路堅持合法合規的Coinbase便更顯可貴。在《加密貨幣之王:從矽谷到華爾街,虛擬貨幣如何顛覆金融秩序》一書中,便完整介紹了Brian Amstrong、Fred Ehrsam創立Coinbase從0到1的過程,特別推薦給對區塊鏈、加密貨幣有興趣的朋友。
(雖然今年的幣圈歷經了Terra崩盤、三箭資本破產、FTX交易所倒閉等史詩級事件,我買的Coinbase股票也一路從美金268元跌到了35元,但我還是很看好Coinbase的長期發展阿!)
.
2. 人物傳記類
今年讀了三本蠻喜歡的人物傳記,分別是《昨天的孩子》、《一生懸命:稻盛和夫》以及《品牌X新創:周品均的創新態度與思維》。
《昨天的孩子》是五月天瑪莎的音樂式自傳,他從少年時期受到羅大佑、李宗盛的音樂啟蒙講起,再談到附中時期認識了學長阿信、怪獸與同屆的石頭,直到後來被滾石唱片簽下的種種故事。
當五迷已經十多年,這本書讓我看到五月天許多不同的面向,像是「最重要的小事」、「諾亞方舟」、「溫柔(還你自由版)」是如何被創作出來的,又或是五個團員間的協作方式及對不同專輯的創作思維等。
我特別喜歡這本書的中後段,談到許多瑪莎對編曲、音樂製作的想法,以及每場演唱會背後不為人知的細節,例如視訊屏幕與燈光組該如何搭配;又或是音響跟燈光的線路配置必須互相避開,否則兩者同時過電,音響可能會出現雜音等等。由於對演唱會高標的堅持,又催生了後來的「必應創造」的出現。
如果你也很喜歡五月天,那麼你千萬不能錯過這本《昨天的孩子》。你翻的每ㄧ頁,都在ㄧ步步見證著ㄧ個天團的誕生。
第二本推薦的是《一生懸命:稻盛和夫》。由於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經營法實在太有名了,再加上我的老闆一再推薦,所以今年也選了這本傳記來讀。在日本,稻盛和夫與「松下電器」的創辦人松下幸之助、「索尼Sony」的創辦人盛田昭夫、以及「本田Honda」的創辦人本田宗一郎,合稱為日本四大經營之神。
稻盛和夫的生平非常精彩,從27歲就創立陶瓷材料公司「京瓷」、52歲成立電信公司「第二電電」,並在77歲那天臨危授命,協助即將倒閉的「日航」重建成功。這本書除了可以學習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外,還可以看到日本近代的經濟發展歷程,像是軟體銀行的孫正義、松下電器的松下幸之助也都在書中頻頻出現。
第三本要推薦的是《品牌X新創:周品均的創新態度與思維》。如同去年所說,因為看了YouTube《葳老闆的辣雞湯》被周品均圈粉,於是今年又回頭看了他在2018年出版的《品牌X新創:周品均的創新態度與思維》。在這本書中,他提到了許多他在經營《東京著衣》、《Wstyle》時的品牌思維,並穿插許多的故事作為解釋,我從中學到許多不同於以往的知識點,很推薦給葳老闆的粉絲與經營者!
.
3. 心靈啟發類
今年讀到了三本很喜歡的心靈啟發書籍,分別是《誰搬走了我的乳酪?》、《Love for Imperfect Things: How to Accept Yourself in a World Striving for Perfection》以及《當呼吸化為空氣:一位天才神經外科醫師最後的生命洞察》。
由心靈勵志作家 Spencer Johnson 所寫的《誰搬走了我的乳酪?》被稱為是史上最暢銷的寓言故事之一,全球熱賣超過2,400萬本。書中描繪的是兩隻小老鼠「嗅嗅」、「快快」,以及兩個小小人「哼哼」、「哈哈」在同一座迷宮尋找乳酪的故事。這本書雖然很薄,連150頁都不到,但看完卻帶給我滿滿的省思。如果你的人生正在卡關中,並且渴求改變,那麽我非常推薦你去翻翻這本書。
第二本推薦的是《Love for Imperfect Things: How to Accept Yourself in a World Striving for Perfection》,這本書是我在今年五月教召時帶進去軍中翻的書。這本書因為不大,所以非常適合放在迷彩褲的大口袋裡隨身攜帶,而且難得與世隔絕七天,透過這本書淨化心靈、反思一下人生也挺好的。
這本書是由南韓的慧敏大師所寫,裡頭涵蓋 Self-Care、Family、Empathy、Relationships、Courage、Healing、Enlightenment、Acceptance 等主題。我特別喜歡在 Courage 那章讀到的一段話:
「Life isn’t about waiting for the storm to pass. It’s about learning to dance in the rain.」
算算今年自己在創投業也進入第五年了,看到這句話時特別有感觸。即便是再頂尖的公司,營運狀況也會有高低起伏。今日的成功,也未必會保證明天的成功。我們的人生、所處的環境都是由無數次的變化所組成,要記得時時擁抱它,並從每次的Trouble中找到樂趣,也許轉角又能找到新的機會。
最後一本要推薦的是《當呼吸化為空氣:一位天才神經外科醫師最後的生命洞察》。這本書是已逝的神經外科醫生 Paul Kalanithi 所寫。當時36歲的他好不容易剛完成了長達十年的神經外科醫師訓練,將獲得史丹佛醫學院外科教授的職位,並獲頒美國神經外科學會最高研究獎的殊榮,但卻在攀上人生巔峰之前,被診斷出患有第四期肺癌。
從醫生的身份突然切換為病人,作者決定透過寫書來審視自己過去37年的生命歷程,並思考人生真正的意義。書中有一段話,是作者臨走前寫給他剛出生的女兒的,我記得自己當時讀完時發呆了很久:
「在人生中,妳會有數不清的場合需要介紹自己,除了列舉你擔任過的職位、做過的事以及對世界的價值,我衷心希望,妳能牢牢記住,妳曾使一個人在臨終前的日子,充滿著豐沛的喜悅。在我過去的歲月,從沒有過這樣的心情,沒有欲求和渴望,只是靜靜地感到愉悅、深深滿足。就在此時此刻,這具有重大而非凡的意義。」
.
2022年讀不下去的書 / 2023年閱讀計畫
去年有一位朋友推薦我讀《中國西征:大清征服中央歐亞與蒙古帝國的最後輓歌》,我查了網路評價也不錯,於是就買回家讀。不過坦白說,作者雖然寫得很好,但我對這本書就是提不起勁,整本書700多頁,我光是看前面的100頁就花了好幾個月,在過程中還查了一堆元、明、清朝時中亞各地的位置,讀得非常痛苦,但內容沒幾天我就全忘了。
後來,我的省思是不用為了讀而讀,讀不下的就Let it go吧,也有未來有天會再相遇的。讀書的本質應該是快樂的,就像吃美食一樣,快樂是來自於過程,而非吃飽喝足的撐感。
經過2022年的各種閱讀試驗,我發現對我來說,一年30本書算是一個剛剛好的數量, 所以明年的目標也就先維持一年30本吧。同時,我也計畫去聽更多的有聲書、說書頻道作為額外的補充。最後,如果你有推薦的書籍,請留言給我,我會非常感激。說真的,我還是非常感激推薦《中國西征》給我的朋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