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馬雲:未來已來|大和有話說

馬雲:未來已來

趁五天連假,把幾本一直想看的書看完。其中一本是馬雲的《未來已來》,它由阿里巴巴集團授權,集結了馬雲近三年在全球各場合發表的演講稿。從草根出身的馬雲,對生命的韌性與格局確實激勵了我,趁著心還溫熱,決定寫篇書摘紀錄一下。

阿里巴巴創立於1999年,2014年在紐約證交所上市。從電商起家的阿里巴巴,旗下子公司已橫跨多個領域,包含阿里巴巴、淘寶網、天貓、一淘網、阿里雲、螞蟻金服(支付寶、餘額寶)、菜鳥物流、聚划算、阿里媽媽、阿里軟件、阿里影業、高德地圖、優酷土豆、中國雅虎、阿里健康、高鑫零售(大潤發、歐尚)、盒馬鮮生…等。

 

阿里巴巴為何如此佈局?

如此跨領域的佈局,與馬雲對未來提出的「五個新」有很大的關係: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

  1. 新零售

在馬雲看來,電商已經玩了十多年,早算是傳統業務了。隨著大數據、雲端運算的技術興起,未來十年、二十年,純電商的時代將會結束,取而代之的是結合O2O及物流的「新零售」模式,這也是為什麼阿里巴巴積極投入阿里雲、菜鳥物流、高鑫零售、盒馬鮮生的原因。

  1. 新製造

由於大數據的發展,零售業開始轉型,因此也促使製造業從原有的B2C模式走向C2B模式。生產模式從原本講究的標準化、規模化,朝向個性化、訂製化發展。如果對智慧製造有興趣,也可以參考工業4.0是什麼?來自買賣方「主從關係」的逆轉|大和有話說

  1. 新金融

過去兩百多年,金融體系帶動工業經濟的發展,只要支持20%的大企業,就能帶動80%的中小企業發展,是為「二八理論」。而未來的新金融走的則是「二八理論」,即支持80%的中小企業、個性化企業,來提供給創業者、年輕人更多機會。因此螞蟻金服致力於以數據為基礎的信用體系,發展出公平、透明、開放的普惠金融。

  1. 新技術

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發展,將會為各垂直領域創造無盡的想像空間。

  1. 新能源

由於「數據」具有重複利用性、重組性、延展性,數據的效益並不會隨著時間削減,因此未來人類也將以「數據」作為新能源之首。

 

2019-2024的未來五年裡,阿里巴巴的生態系將會透過雲端運算和大數據技術進一步全球化,建立一個可以服務20億消費者和數千萬企業「全球買,全球賣」的商業生態平台,讓全球的中小企業,可以透過創意、創新和創造,參與公平、自由、開放、平等的全球貿易。

除了次世代電商外,阿里巴巴也一直再考慮十年後中國社會將浮現的兩類議題:一個是文化問題,一個是健康問題。

就文化問題來看,中國的經濟成長快速,但文化教育發展緩慢。人們的口袋實了,腦袋卻空了。馬雲認為,腦袋空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對文化教育的投入必須加大。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阿里巴巴在阿里影業、優酷土豆的佈局,而中學教師出身的馬雲,過去幾年也積極支持偏鄉教師的發展。

健康問題部分,由於大數據的發展,讓醫療水準越來越高,藥物品質越來越好,而藥價也越來越便宜。因此,我們也可以看到阿里健康在醫藥電商、醫療服務網路、健康管理、產品追溯平台、健康保險等佈局。

 

《馬雲:未來已來》讀後感

由於這本書是由馬雲的演講稿匯集而成,因此難免有許多重複的論述內容,但也讓讀者一再的感受馬雲強大的價值觀。以下為令我印象深刻的五段談話。

  1. 不要看到別人創業,你就去創業!

你首先要確信:你有一個使命、你要去解決問題,不是看到別人在創業,你就去創業。你想創業的動力,不應該來自做這個能夠賺錢的觀念,你想創業的動力應該是就算把房子賣掉,就算放棄一切,你也要做這個才對。如果你有這樣的信念,那就去做。

從事創投以來,常聽到一些創業家說做這個可以從政府那拿到多少補貼,相關法案過了,就可以貢獻多少營收。但其實,如果創業家總想著要從政府那拿錢,公司就會很差。但若去思考消費者的痛點,解決他們的問題,公司才有可能成功。

 

  1. 要成為平台,就要讓你的客戶強大!

如果企業不能成為平台,那就善用平台。當然,你要成為平台,就必須明白一個道理:要讓你的客戶強大,讓你的員工強大,讓你的供應商強大,讓你的競爭對手強大,這樣你才能做好平台。

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是二十一世紀企業普遍適用的價值觀。雖然Amazon(B2C)跟阿里巴巴(C2C、B2B2C)的商業模式不盡相同,但東西方電商龍頭卻都有一致的價值觀:客戶至上。馬雲致力於幫助幫助中小企業及創業者成功,貝佐斯則是絞盡腦汁去思考如何幫顧客省錢。

延伸閱讀:電商之王到雲端霸主,Amazon的崛起之路與營運現況|大和有話說

 

  1. 現在的成果是每天抵擋各種誘惑的結果。

我們剛開始做電子商務的時候很難,現在的成果是15年來每一天、每一個月的堅持,抵擋各種誘惑的結果。大家知道,當時簡訊最賺錢,後來遊戲最賺錢,各種商業模式都出來了。我們有沒有眼紅過?當然有。其實,壓力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誘惑。看著人家賺那麼多錢,但自己不行,心裡嫉妒嗎?當然嫉妒!

相較於長期的耕耘,人們很容易被短期的「立即性回報」誘惑。尤其是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時,這些誘惑更是層出不窮。你會覺得什麼都可以做,但最後你什麼都做不好。切記,創業要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我們都得學著抓大放小。

延伸閱讀:【書摘】騰訊傳 1998-2016:中國互聯網公司進化論|大和有話說

 

  1. 互聯網+,現在才正要開始。

第一次技術革命,從蒸氣機發端到完成有五十年時間,前面二十年是技術革命,後三十年是技術應用。第二次以能源驅動的技術革命也是如此。任何一場技術革命,都是後面三十年才真正爆發力量。

過去二十年,互聯網產業很風光,但這並不代表互聯網產業即將走下坡。現在,互聯網儼然已成為一種生產要素或基礎設施,將整合感測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深度融合在各個垂直領域中,像是次世代電商、互聯網金融、智慧工廠、智慧醫療等等。

 

  1. 十年後需要什麼,今天就開始做!

今天做,明天就會成功的事,一定輪不到我們。今年做,明年就會發財的事,也肯定輪不到我們。我們只能做今天做,十年後可能會成功的事。如果這件事真的發生了,那麼機會就來了。

看到這句話感觸很多。今天的你,是你十年前的想法和行動造就的。十年後的你,則是你今天的想法和行動造就的。十年磨一劍,我想不論是企業的發展,或是個人生涯的規劃,這句話都非常適合拿來時時激勵自己啊!

延伸閱讀:總經理教我的事之二:花拳繡腿out,請給我真功夫!|大和有話說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