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新創公司成長到一定的規模,得籌措更多資金來達成下個里程碑時,勢必就有與創投(Venture Capital;簡稱VC)交手的機會。然而,對於許多創業者而言, VC這個行業的圈子相對封閉,行事也較為神秘,一般人較難了解其背後的運作。
因此,今天決定來分享一些創投在pitch中常問的問題,即便你目前還沒有募資計畫,我想也可以透過以下的問題清單,來檢視一下公司目前的經營狀況。
ㄧ、公司概況
- 歷年發展沿革?
- 目前員工人數?
- 目前董監結構?
- 目前組織架構?
- 有無分支機構?若有,子母公司業務如何分工?
- 是否曾收購或合併其他企業?目的為何?
- 成立至今,是否曾轉換過主要經營業務?原因為何?
- 成立至今,是否曾發生經營危機?原因為何?如何克服?
- 成立至今,是否曾變更主要經營者?原因為何?
- 目前有無任何法律訴訟案件?
二、產品與服務
- 您公司在做什麼?
- 為客戶解決什麼痛點?
- 您的商業模式為何?
- 目前的商業模式中,主要合作夥伴有誰?如何合作?合約多久到期?
- 現有客戶為什麼買你的產品?
- 現有客戶對產品有什麼建議?
- 已流失的客戶為何不再使用您的產品?
- 產品未來的Roadmap?
- 請現場Demo公司的產品或服務。
- 您預計在多少的時間內,取得多少的市佔率?
三、團隊組成
- 創辦人及關鍵成員是誰?
- 創業動機與經營理念?
- 團隊是否有相關領域的經驗?
- 目前團隊中尚需補足哪些關鍵職位?
- 員工流動是否頻繁,原因為何?
四、產業概況
- 此產業目前的發展階段?(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
- 市場機會有多大(Total Addressable Market;TAM)?
- 此行業有什麼進入門檻(Entry Barrier)?
五、競爭分析
- 國內外有哪些競爭對手?
- 公司的競爭優勢為何?
- 同業的競爭優勢為何?
- 如何因應同業競爭(Ex:商業模式、目標客群、技術壁壘)?
- 公司擁有哪些專利技術?
六、市場策略
- 公司如何行銷產品(Ex:公關策略、社群策略、廣告策略)?
- 客戶獲取成本?客戶生命週期價值(customer lifetime value)?
- 從初次接觸客戶到完成銷售,中間通常會經歷什麼樣的流程?耗時多久?
- 是否有海外拓展計畫?如何執行?
七、財務狀況
- 近年營收、毛利、淨利狀況?
- 關鍵指標的成長動能是否穩定(MOM、YOY)?
- 前十大客戶佔營收比重,是否過度集中?
- 前十大供應商佔成本比重,是否過度集中?
- 未來五年財務預測,並說明其基本假設。
- 公司目前的股權、債權結構為何?
- 目前在手現金多少?
- 每月燒多少錢(burn rate)?
- 公司預計何時能break-even?
- 公司預計保留多少員工認股權(ESOP)?
八、風險狀況
- 您認為公司主要面臨的風險是什麼?
- 公司面臨了哪些法律風險?
- 公司是否面臨任何政府監管風險?
九、募資計劃
- 此輪募資預計募多少資金?
- 公司期望的投前估值(Pre-Money Valuation)是多少?
- 既有股東是否會參與此輪融資?
- 還有哪些投資者要參與本輪募資?
- 本次募資用途為何?
- 本次募資能夠幫助公司實現哪些里程碑?
十、出場方式
- 公司計畫的的退場策略,是公開發行(IPO)?還是被併購(M&A)?
- 公司預計何時能退場?
- 若被併購的話,誰會是潛在買家?
- 預計退出時的估值可達多少?
以上是幾個我認為VC比較常問的一般性問題,但實務上,創投的提問還是會因為不同的產業屬性而有所變化。例如,談到電商,我們就會多問GMV、ASP、DAU、MAU、ROI、回購率等其他指標。
有時,當遇到不熟悉的產業,我們甚至會請教創業者,該如何去評估您所屬的產業,行內有什麼關鍵的評估指標嗎?貴公司這些指標的表現又是如何?
最後,還是提醒一下,千萬不要在募資過程中,刻意向VC隱瞞您的缺點。好的創投業者若有意投資的話,至少會幫你點出問題在哪,甚至協助團隊把這些麻煩搞定。
可別小看創投業者後續DD(Due Diligence;盡職調查)的能力,若以後被發現當初所說的與事實不合,雙方未來的關係可能就會蒙上一層陰影,融資之路也會更難走下去。
好文章!
讀完了
謝謝
讚讚
謝謝你的分享~非常實用 獲益良多!
讚讚